发布时间:2023年4月20日浏览人数:2281信息来源:涧西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为积极推进我区科技成果转化,增强“钱变纸”和“纸变钱”能力,提高专利转化率和实施效率,推动科研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区内中小微企业,专用设备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不定期发布专利需求征集与推介,免费许可或低价转让给有需求的企业,欢迎咨询!
咨询热线:
15824919931周女士
咨询地址:
涧西区湖北路市场监督管理局一楼大厅(洛阳市专用设备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专利号:
201910691054X
发明名称:
一种热作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日:
20190729
专利权人:
河南科技大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作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
热作模具是用来将加热的金属或液体金属制成所需产品的工装,如热锻模具、热镦模具、热挤压模具、压铸模具和高速成型模具等,各种热作模具都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工作的,尤其是在钢的热挤压中和钢的压铸中,钢的温度在1200~1500℃范围,因此对热作模具钢最主要的性能要求是钢的耐热性,其次是韧性和抗冷热疲劳性能。热作模具所采用的各种模具用钢统称为热作模具钢。
H13钢为热作模具钢常用钢种,主要用于压铸模、热锻模、热挤压模,占热作模具钢总产量的50%以上,其具有良好的淬透性、红硬性、耐磨性及优良的抗热裂性,牌号4Cr5MoSiV1。由于H13钢性价比高及拥有较好的工艺性能,被广泛用于铝挤压模具用钢。但是H13钢存在以下缺点:热处理变形率较低,断面收缩率较低,抗拉强度低,使用温度高于540℃时,硬度迅速下降。因此,采用H13钢制备得到的热作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塑性变形、开裂、磨钝、搓板状花纹和热磨损等。
技术功效:
本发明的热作模具钢,在H13钢成分的基础上添加钛元素,一方面起到控制晶粒尺寸,防止晶粒过大增长,增加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的作用,从而提升钢的强度和硬度;另一方面,添加的钛元素形成微钛合金化,钛与碳反应生成碳化钛,起到沉淀强化的作用,从而增加热作模具钢的硬度和热稳定性,钛、钒与碳反应生成MC型碳化物,稳定性好的MC型碳化物,有利于阻止材料热循环中的硬度下降,延缓M23C6型碳化物的生长,可提高模具钢的高温稳定性,改善其热疲劳抗力。
本发明的热作模具钢的室温洛氏硬度、室温抗拉强度,室温拉伸断面收缩率,高温下拉伸断面收缩率和高温下抗拉强度均得到显著的提高,综合力学性能明显增强,室温下硬度达到51.0HRC~51.9HRC,抗拉强度达到1755MPa~1803MPa,断面收缩率达到40.0%~46.4%;高温(450℃)下抗拉强度达到1512MPa~1531MPa,高温(450℃)下断面收缩率达到49.0%~50.0%。
本发明的热作模具钢的制备方法,通过选用特定组成的原料,选用特定的熔炼温度1570~1650℃,在保护性气氛下进行熔炼,减少含硅原料、含锰原料、钼、铬、钒铁和钛的氧化;不仅简化了热作模具钢的制备方法,且得到的热作模具钢晶相合适,提高了热作模具钢的室温洛氏硬度、室温抗拉强度,室温拉伸断面收缩率,高温下拉伸断面收缩率和高温下抗拉强度。
应用领域:
热模具钢
专利示意图: